铁道部OB欧宝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全面解析我国

 新闻资讯     |      2022-09-24 07:57

OB欧宝铁道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杨忠民综合分析

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

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发布之际,铁道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杨忠民接受了记者专访。对《规划》(2008年调整)的原则、内容特点、效果和实施措施进行了综合分析。

OB欧宝铁道部OB欧宝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全面解析我国中长期调整规划(200

记者:《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颁布实施以来,铁路发展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

杨忠民:党的十六大以来,中铁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国铁路规划局,着眼于交通运输能力的快速扩张和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现在是加快铁路发展的最佳时机: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铁路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自视察铁路,作出重要批示和批示。 2003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视察铁路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明确指出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当前和未来时期是铁路建设的黄金机遇期,需要铁路认清使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中央其他主要领导也多次视察铁路工作并作出重要批示,就加快铁路建设、推进铁路科技创新、保障交通安全、完善交通管理、深化铁路改革等提出要求,大力支持国家铁路系统。灵感和鞭策。二是国家宏观政策大力支持铁路发展。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本届政府批准的第一个中长期行业专项规划,体现了国家加快推进的政策导向。铁路发展。国家“十一五”《纲要》《西部大开发“十一五”发展规划》《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务院批复的《综合交通网络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将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三是全社会支持和参与铁路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广泛吸纳铁路建设项目,股份制改造取得重大成果铁路运输企业。铁路建设债券发行量大幅增加。展现出勃勃生机,开创了各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铁路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OB欧宝党的十六大以来,铁路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铁道部OB欧宝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全面解析我国中长期调整规划(200

一是大规模铁路建设如火如荼。近五年,全路基建投资5220亿元,比前五年增加2348亿元,增长82%;新建线路6140公里,复线2808公里,电气化铁路6529公里。到2008年底,铁路运营里程达到8万公里,复线率达到35%,电气化率达到33%。预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4.5亿人次,货运量33.3亿吨,比2007年分别增长10.3%和5.9%。铁路运输的关键作用进一步体现在南方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地震、东北抢粮、电力、煤炭供应等应急运输上。

OB欧宝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京津城际、合宁铁路建成通车,京沪、哈大、京石、石武、武广、广深港、郑西、石台、甬台温、文府、福霞、厦门——深圳、河吴、胶济、汉宜、晋秦客运专线及沪宁、广珠、长九、长吉、城关、海南东等城际铁路项目环等,总建设规模9300多公里。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城际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实现了动车组时速350公里的世界最高水平的商业运营,大大缩短了京津之间的时空。形成了“同城效应”,有力地支撑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受到了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

煤炭运输通道建设成效显着。为缓解煤炭运输通道紧张,在加快客运专线建设、实现客货分线运输的同时,建设大秦铁路扩能集散工程、宝溪走廊、冀张铁路、林斯铁路、京京铁路相继开工。包络大包、宝汇电气化、新上岩天电气化等。同时,也在加快推进吉宝第二双线、张家口至唐山、晋中南通道、西乌铁路、宁西双线。大秦铁路运营一大批万吨级和两万吨级重载联运列车,运输量从2002年的1亿吨增长到2008年的3.5亿吨,创造了重载的奇迹。世界范围内的公务运输。

铁道部OB欧宝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全面解析我国中长期调整规划(200

西部铁路和跨区通道建设亮点频出。青藏铁路、玉淮铁路等西部地区铁路建成通车,宜万铁路、京宜霍铁路、达瑞铁路、奎北铁路、玉蒙铁路、黔桂铁路。实施将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路网布局,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提前建成通车。至2007年底,进藏列车运送旅客315万人次,青藏铁路格拉段运送货物160万吨,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西藏与全国的交流作出贡献。很大的贡献。太中银、湘浦、兰屿、贵光、南光等跨区域通道建设加快推进。这些项目力争在“十二五”初期建成投产。届时,西北至华北、西北至西南、西南至华南将形成新的跨区域快速大容量通道,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撑。

推进重要客货运枢纽建设。结合客运专线和新线建设,“十一五”期间将新建或改建一大批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地铁和公共汽车。目前,北京南站、上海南站、南京站、拉萨站等已建成,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新广州站等已建成,成都新客运站、杭州东站、哈尔滨西站也将开工。等待一批重要客运站。 18个集装箱中心站中,上海、昆明集装箱中心站已建成,西安、深圳、大连、郑州、重庆、青岛等集装箱中心站已开工建设。其他集装箱中心站将争取尽快开工建设。构建功能完善的快速货运网络。

二是铁路内涵的拓展和再生产成效显着。 2003年至2007年,在利用铁路建设资金安排胶济、浙赣等既有干线提速工程的同时,集中投入改造资金,加强提速线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第五和第六大铁路。提速的成功实施,形成了我国现有线路提速200公里至250公里的技术标准体系。经过6次大提速,我国铁路最高时速已达到250公里,是世界现有线路提速的先进水平。京哈、京沪、京广、陇海、兰新等18条线路中国铁路规划局,旅客列车最高运营时速12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长里程2.40000公里。时速16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长里程1.6万公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长里程6227公里;时速250公里线路延长里程1019公里。动车组运行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华东、中南、西北、东北等重点城市,形成以北京、上海为中心的快速客运网络,城市大大减少。实现了旅客快速运输、重货运输、列车高密度、双层集装箱作业等共线运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显着的经济效益。

铁道部OB欧宝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全面解析我国中长期调整规划(200

三是实现铁路装备现代化的新跨越。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的《铁路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加快我国铁路运输装备现代化,必须按照引进先进技术的总体要求,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我国机车车辆生产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应用高速重载”作为交通运输业的优先发展方向。2004年以来,铁路装备行业认真贯彻落实按照国务院和《纲要》要求,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用好时速200公里- 350公里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内装电力机车技术引进项目,组织了行业内外的高素质科技力量,在较短时间内在重点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制造能力,是否健康?

四是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2004年以来,铁道部先后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加快铁路建设。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出台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研究调整,部省战略合作进入新一轮高潮。 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铁道部与地方政府合作更加密切,先后与多个省、市、自治区政府举行新一轮会谈。当地政府不仅以征地拆迁成本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参与铁路建设,还在项目的规划协调、用地预审、环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征地拆迁前期工作及实施过程。截至目前,在各部委、省(区)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地方政府及其他社会投资者的出资已超过6000亿元,约占已签订协议总投资规模的20%。

铁路运输企业股份制改造试点取得显著成效,铁路资本市场融资迈出重要一步。按照“以股换增量”股份制改革试点思路,2006年,大秦铁路公司、广深铁路公司成功启动首支A股上市,重组整合铁路企业,选拔一批高- 重组上市的优质铁路资产。铁路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一步。铁路进一步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与国家开发银行等主要商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推进融资方式多元化,优化债务结构,大幅降低融资成本。 2006年成功发行铁路建设债400亿元,2007年发行铁路债600亿元,2008年发行铁路债800亿元。铁路的大规模融资成本。

铁道部OB欧宝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全面解析我国中长期调整规划(200

五是铁路为节能环保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土地、能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004年以来,在客货运量增加、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通过加快铁路建设、大力提高电力牵引比重、采用节能环保设备等措施中国铁路规划局,降低了交通行业的能源消耗。在消耗、单位运输量土地占用和环境影响方面,铁路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铁路规划局,为实现国家“十一五”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年”节能环保目标。铁路完成的客货转换周转量约占全社会的50%,能耗仅占交通运输业的1/10。与2004年相比,2007年铁路转产周转量增加16%,同期铁路总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增幅仅为2%,能源消耗总量增幅远低于交通运输量增幅;由于电力牵引的大力采用,铁路油耗没有增加,单位运输工作量能耗下降9%;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1%。在运输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排放量大大减少。

记者:这五年是铁路快速发展的五年。在此背景下调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原因是什么?

OB欧宝杨忠民:虽然过去五年铁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铁路运输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但铁路网的整体运力和服务质量仍然无法达到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瓶颈”约束仍然存在。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持续、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的外部环境和实际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为更好地体现规划的指导作用,2006年以来,铁道部会同有关部门,结合编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开展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研究和调整工作。 《综合交通网络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长期发展规划》框架下,在深入分析铁路运输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铁路发展实际,借鉴发达国家铁路发展经验,综合考虑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受人口、资源和环境制约等因素,初步提出调整原则、路网规模、布局规划等,并邀请路内外专家、国家有关部门、省、市、自治区组织规划方案论证会很多次。完善第二次修订中国铁路规划局,与国家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网络发展规划相衔接,形成规划方案报国家批准。规划的调整历时两年多的研究、论证和审批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