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昌良:中俄东OB欧宝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管理与技

 新闻资讯     |      2022-09-20 07:52

OB欧宝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管理与技术创新

姜昌良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OB欧宝姜昌良:中俄东OB欧宝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管理与技术创新

摘要: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发展新时期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成果。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的综合设计指标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代表了当前油气管道建设运营的最高水平。在管道建设过程中,面临冬季最低气温-40℃、夏季大面积沼泽湿地、社会支持差、有效工期紧等挑战,大力实施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优化完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投资的综合管控;“样板工程”,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升级改造和全面国产化,有力保障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高质量建成和高水平生产。通过总结经验、梳理成果,为未来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优化完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投资的综合管控;“样板工程”,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升级改造和全面国产化,有力保障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高质量建成和高水平生产。通过总结经验、梳理成果,为未来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优化完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投资的综合管控;“样板工程”,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升级改造和全面国产化,有力保障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高质量建成和高水平生产。通过总结经验、梳理成果,为未来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升级改造和全面国产化,有力保障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高质量建成和高水平生产。通过总结经验、梳理成果,为未来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升级改造和全面国产化,有力保障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高质量建成和高水平生产。通过总结经验、梳理成果,为未来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中俄东部天然气管道;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智能管道;智力

OB欧宝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是中俄两国元首决定并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工程,是中国管道“走向世界”的又一张靓丽名片。该项目是世界上第一条采用1 422 mm大口径、X80高钢级、12 MPa高压、380×108 m3/a大容量设计的大型长输天然气管道。最高、最高压力、最大输送量相结合,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增强保障供给能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意义[1-2 ]。

从2005年中哈原油管道建成投产,到2019年中俄东部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14年来,我国西北、东北、西南四大能源战略通道,而海上“白手起家”,都实现了“油气并举”。”,见证了中国管道科技的飞速进步,展示了管道建设坚实有力的步伐。管道直径从几百毫米发展到1422毫米,钢级从X60、X70到X80,焊接工艺由手工焊接、半自动焊接变为全自动焊接。,检测智能化,防腐机械化[3-4]、运营管理正从数字化、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5-11],管道建设运营模式、技术装备等取得革命性突破[12-22]。2019年12月2日,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通车通车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向世界展示了伟大工匠的精湛技艺。强国”,对中国管道行业的综合实力和技术影响很大。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肯定。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成投产,不仅树立了管道建设史上的新丰碑,而且为后续管道建设积累了经验、改进了管理、改进了技术、升级了设备,为后续的管道建设锻炼了。鼓舞了团队,增强了信心。

1 管理创新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逐步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型生产力,也是工程建设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的总体、基础保障。中俄东线(黑河-长岭)北段全长1 067公里,社会支持差,有效工期紧,冬季最低气温-40℃,施工条件极其艰苦,沼泽密集而夏季湿地,大型机械设备难以移动。面对诸多挑战,

1.1

项目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战线长、参与单位和人员多、投资大、行业范围广、施工难度大、工期要求紧,管理要求更加严格。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探索管理提升新路径,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方法。创新驱动管道建设和管理升级。

1.1.1 管理资源的科学配置

姜昌良:中俄东OB欧宝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管理与技术创新

加强组织领导,优化要素保障,先后成立中俄东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中俄东线工程建设项目部、智慧管道建设中心、中俄东线专家组,形成决策、管理、建设、技术支持团队。全方位的组织架构,各部门、各机构齐心协力,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同时,部署了精干的力量,部署了强大的管理团队,提供了装备。黑河-长岭段建设期间,自动焊接机组25台,设备2000多台套,4台以上,先后投入000人参与项目建设。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1.2 综合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面对中俄东线史无前例的大型项目,我们创新实施IPMT+监理+E+P+C+运营单元的运营机制(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监理+设计+采购+施工+运营单元) )。一方面,引入了IPMT的新模型。业主与项目管理公司根据合作协议共同成立综合项目部,实现业主职能的延伸。优化各方资源配置,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另一方面,运营单位及早介入,派出精干人员参与整个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了业主的“ 全面掌控项目的各个环节,有效缩短生产管理团队的适应期。,确保项目建设与后期运营的无缝衔接。通过新管理模式的实施,各参建单位高举旗帜,目标一致,工作上相互配合,技术上相互支持,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相互监督。较好地实现了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的一体化、项目方案体系的一体化、项目各阶段、各环节的一体化、管理目标的一体化,充分发挥管道建设一体化优势和运营管理,并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系统。企业家精神的强大协同作用。

1.1.3 全面实施“互联网+项目管理”

围绕信息化建设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用“互联网+”思维转变管理和工作方式,推广应用无线局域网、远程视频监控、复合传感器、移动终端等技术手段,创新建设“智慧工地”在华东-俄罗斯线上。每个施工工段设置信息采集单元,实现人员、设备、材料、施工过程的实时远程监控和数据自动采集上传,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对数据质量的影响,及时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和安全。状态等重要信息,让决策有支撑,问题有追溯,问责有依据,

1.1.4 构建世界一流的经营管理模式

中国石油管道总公司哈尔滨分公司负责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黑龙江省“一干两支”803公里管道的运营管理,这是俄罗斯天然气继进入中国。为满足管道智能化管控需求,以哈尔滨分公司为试点,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引入功能共享、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等先进理念,实施精简高效的管理模式,着力打造智能管道示范企业。一方面,着力提高管理效率,优化劳动组织,实行“大部门制”管理,推进作业区基层管理精简,实施远程+现场技术服务支持。哈尔滨分公司下设综合管理部、生产经营部、管道保障部、安全环保监察部、人事党群部等5个专业部门。站内有4个单位(图1),与传统机构设置相比,机关职能部门减少50%,基层站实现遥控、无人、有人值守,单位管道工人人数0.1人/公里,比目前我国输油管道企业平均就业人数减少70%左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另一方面,着力提升素质和能力,优化团队结构,取消经营岗位,打破员工身份界限,畅通发展通道,全面建设复合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队伍。

姜昌良:中俄东OB欧宝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管理与技术创新

图1 中国石油管道总公司哈尔滨分公司组织结构图

1.2

施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投资控制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一、环保”的理念,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着力加强全过程管控,围绕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投资5大要素,明确了管理目标,制定了细致高效的管控措施,有力保障了项目的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生产.

1.2.1 建设目标:如期建成投产

姜昌良:中俄东OB欧宝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管理与技术创新

有效工期紧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一大特点。为此,从规划、执行、外包等方面全面加强了工期控制。一是树立项目前期工作是进度管控重要环节的观念,组建精干团队,多方协同推进。二是完善规划管理体系,将项目建设任务分解为5700多项具体任务,落实责任到人,综合运用调度联动管理、标准化进度计划报告、单线图管理等手段,科学管控项目进展。三是加强过程跟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四级计划管理,严格执行“月计划、周控制、日执行”,细化时间表、任务图、逆向施工进度、挂图作业,快速推进项目建设有顺序地。四是大力加强对外合作,主动与沿线政府和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沟通渠道,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构建“大对外合作”体系,建立对外合作一体化管理。 “项目管理单位+施工单位”团队,充分发挥各单位资源优势,共同解决外包问题。建立四级计划管理,严格执行“月计划、周控制、日执行”,细化时间表、任务图、逆向施工进度、挂图作业,快速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四是大力加强对外合作,主动与沿线政府和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沟通渠道,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构建“大对外合作”体系,建立一体化对外合作管理机制。 “项目管理单位+施工单位”团队,充分发挥各单位资源优势,共同解决外包问题。建立四级计划管理,严格执行“月计划、周控制、日执行”,细化时间表、任务图、逆向施工进度、挂图作业,快速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四是大力加强对外合作,主动与沿线政府和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沟通渠道,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构建“大对外合作”体系,建立一体化对外合作管理机制。 “项目管理单位+施工单位”团队,充分发挥各单位资源优势,共同解决外包问题。

1.2.2 质量目标:创国家质量工程金奖

质量是第一要素,一方面要把握“标准”,另一方面要把握“控制”。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能提供高质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自增压。开工前,就确立了“创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的最高目标。由各参建单位组成的创优领导小组,按照全国优秀金奖的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立卓越、质量提升、激励约束三项保障措施。结合项目进度,整个过程协调推进。优秀作品。同时,着力对设计、材料、施工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审查、检查和过程监督:一是严把设计质量关,建立健全设计质量量化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通过管道工程施工管理系统(PCM) 公开设计文件评审结果,与合同支付和后续工程招投标挂钩,形成提质、争优的工作氛围;二是严格物资采购监督审核,从前期准备、采购过程、入库验收等环节加强全过程管理。通过专项飞行检查跟踪和监督现场质量控制;第三,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加强对人、机、料、法、环境五要素全过程责任链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分检批”验收制度,按照三示范单元创建、标准化单元建设、综合推广实施等阶段,对焊接、无损检测、防腐、下沟回填等重要单元实行示范管理;焊口、变壁厚口、返修口实行“一口一案”管理。每个焊接接头都需要经过第三方检验100%评估,第三方检验单位之间100%互评,100%重新评价和监督第四方检验。单位抽检20%,项目部远程抽检20%,外聘顾问抽检20%。

1.2.3 安全目标:零事故、零伤害

安全是管道企业的生命线,是最大的利益,也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以组织、培训、运行监督、应急管理等为重点,全面加强风险管控。一是成立由项目部牵头、各参与单位参与的HSE联合委员会,统一部署、协同管理,落实HSE管理人员培训考核、HSE模式管理等措施,全面提升HSE管理水平。的工程建设。二是做好安全培训。通过宣传贯彻教育、事故案例讲座、知识问答等活动,确保各项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增强全体员工的自我安全意识。三是严格现场作业监管,严格执行高空、受限空间、临时用电、开挖等高风险作业作业许可制度;重点加强承包商经营管理,严格资质和现场准入,严格执行黑名单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全面推广应用信息化安全监控手段,严格执行“三不准”,即建设方案未获批,领导、监督人员未到现场,远程监控中的专项作业(如沉管开沟、接头焊接等高危作业)不得启动。四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编制更新风险识别大清单,制定缓和管控措施,制定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中俄、企地合作等系列应急演练,特别促销。

1.2.4 环保目标:零污染,打造绿色名片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途经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多个生态敏感区。环境保护必须优先内化和外化。环保工作要从规划开始,比过程更严格。在理念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要求,确保绿色环保工程竣工。在设计上,秉承环保优先的理念,优化线路,合理选择线路,100%现场勘察站内线路和阀室,尽量避开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点,穿越林区直行,尽量不占或少占肥沃土地。施工方面,加强作业过程中的环保管控,尽量减少机械作业区,减少森林采伐,通过回填管沟及时恢复植被,特别是在河流、湖泊、林道、公路等高度敏感区域。桥梁、涵洞、盾构隧道等技术手段,实现绿色管控。尽量不占用或占用尽可能少的肥沃土地。施工方面,加强作业过程中的环保管控,尽量减少机械作业区,减少森林采伐,通过回填管沟及时恢复植被,特别是在河流、湖泊、林道、公路等高度敏感区域。桥梁、涵洞、盾构隧道等技术手段,实现绿色管控。尽量不占用或占用尽可能少的肥沃土地。施工方面,加强作业过程中的环保管控,尽量减少机械作业区,减少森林采伐,通过回填管沟及时恢复植被,特别是在河流、湖泊、林道、公路等高度敏感区域。桥梁、涵洞、盾构隧道等技术手段,实现绿色管控。

1.2.5 投资目标: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

投资与工期、质量等目标是对立但统一的关系,需要统筹考虑,反复协调,找一个平衡点。一是充分发挥投资主体的管理作用,认真开展设计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加强对设计施工全过程的监管。二是加强资金管理,认真落实制度文件和内控要求,指定专人对资金流向进行监控,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严格执行月结制度,组织督促建设单位如实完成月度工程量和投资的统计报告,确保月度内容同月结算,真实反映工程月度预估进度和结算量。四是重视对投资监管的调控作用,强化对监管单位职责权责统一的约束和监管。

1.3

大党建工作模式

中国特色项目管理的生命力在于将党建融入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为项目建设注入持续强劲的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和创新力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项目建设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始终坚持党建与工程建设同频共振,构建大党建格局,成立工程建设甲乙双方协同联动、一体化管理的党工联动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党建” ——群众共建,服务共聚焦,共享、文化共创”和“共商大事、共办实事、共决大事、共商急事”的“四联四将军”工作机制,凝聚形成合力攻坚克难。同时,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劳动竞赛被中华全国总工会确定为全国示范带头劳动技能竞赛项目。现阶段,组织开展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北段建设和生产准备“攻坚战”活动——新时代“石油攻坚战”,积极营造比拼斗志、对标先进的“大比拼”氛围,推动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 技术创新

姜昌良:中俄东OB欧宝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管理与技术创新

近年来,我国油气储运技术发展迅速,管道建设和油气输送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在大口径、高等级钢级输气管道建设方面,从追逐者变为领导者[23]。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油气管道建设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模式正从自动化、数字化加速进入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图2[24])。

姜昌良:中俄东OB欧宝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管理与技术创新

图2 中国油气管道信息化发展历程

2.1

智能管道建设

2016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互联网+”为手段,以智能化为基础,推动深能源与信息的整合[25]。“互联网+”智慧能源(简称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和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2017年,中石油决定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为试点,打造国内智能管道示范工程,“智能”成为中俄东线固有的创新基因。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我国第三代长输大容量天然气管道的标志性工程。依托如此庞大的工程打造智能管道示范工程,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为此,我国输油管道企业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在广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启动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运营支持”等重大科技突破。技术》和《智能管网建设与运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1.1 个智能站点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物联网建设,开发焊缝信息认证系统,通过现场生成二维码,为每个焊缝定制专属“身份证”,真正实现焊缝可追溯。焊接接头质量;焊接单元配备GPS定位模块,所有作业点坐标一目了然,管理人员可自主导航至任何焊接工地;建立机组及作业点视频监控系统,可对焊接、防腐等关键工序进行实时回放、存储和回放,加强对作业项目的跟踪控制;机组运行过程的数据采集系统,

2.1.2 管道数字孪生

系统打造管体数字孪生、设备数字孪生、控制系统数字孪生、站场数字孪生,将与中俄东建设同步实施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在统一的数据标准下进行可研、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的数据采集,通过数字化设计云平台、智能工地、PCM系统和数据回传完成静态数字孪生体的构建,并跟踪动态运营期间的数据。它不断更新和丰富,与管道的全生命周期一起成长[30],实现了管道的全数字化交接。

2.1.3 实时泛在感知能力

自主研发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现场作业远程监控和风险因素智能识别;推广无人机巡查应用,切实加强雪地、林地、沼泽等困难地区安全巡查工作。研发光纤安全预警、光纤泄漏监测、光纤周界安全系列技术产品,为风险防控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设计部署阴极保护智能试验桩,提高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远程监控和专业管理能力;

姜昌良:中俄东OB欧宝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管理与技术创新

2.1.4 压缩机站一键启停

在核心控制系统软硬件完全国产化的基础上,开发了压缩机组负荷分配控制、站控和压缩机控制系统网络架构、复杂子系统高效分配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自主攻克,解决了“压缩机转速大滞后”问题。“超调”等问题,保障了站控、压缩机、变频、风冷等核心控制系统通信畅通。在国内管道行业首次实现压缩机组一键启停和压缩机站一键启停[32],为“无人化”管理新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手术”

2.1.5 管网优化操作

在天然气管网月度计划运行优化研究中,创新形成了基于管网分类和线性化的通用稳态运行优化技术,克服了优化方案的制定难点。规划任何拓扑结构的管网运行。压缩机组启动计划和管道能耗的降低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33]。目前,我们正在继续进行技术攻关,力争实现管网全时优化运行。

2.2

管道施工技术

近年来,我国管道施工技术和装备不断更新换代,自主研发了新型八炬内焊机、双炬外焊机、自调对口等一系列施工设备。开发了地质条件复杂的大型盾构隧道穿越、定向钻穿越等先进技术。同时,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为1422毫米超大口径高等级钢级长输管道。现有的施工技术和设备难以直接应用,需要升级改造。一线操作人员也需要经过再培训,磨合掌握新技术,熟悉新设备,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根据站内直径1422mm、X80管材和低温管件的工程特点,在不断推进新技术、新设备研发的基础上,中俄76公里干线段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被选为试验段,历时一年。,完成了48项实验测试,制定形成了19项技术标准,积累了经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培养了团队,为新成果的全面推广应用提供了基本的合规性。特别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在国内率先全面推进连续机械化作业,实现100%全自动焊接,

2.2.1 全自动焊接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每根钢管重量约10t,管径大,管壁厚高,钢级高。每层焊道长度4.5 m。焊道长度为36~55 m,焊接工作量大。自动焊接的效率是手工焊接的20倍,是半自动焊接的8倍。同时对操作人员的焊接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相关人员反复调整焊机参数,多次试焊,分析缺陷,分享成功经验,研制出国内首个大壁厚管材自动焊接接头,适用于国内外各种焊机及各种壁厚。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焊接能力从建设之初的不足50m/d跃升至高峰期1680m/d的新纪录,展现了惊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战斗力中国管道建设者的有效性。

2.2.2 自动超声波检测

全自动焊接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就是在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未熔合的缺陷。传统的射线检测(RT检测)对未熔区缺陷不敏感,尤其是内槽处未熔缺陷,容易造成漏检。AUT检测),检测速度更快,检测精度和准确度更高,能及时发现焊接接头未熔合的缺陷,进而及时调整自动焊接的焊接参数。经过反复验证,RT发现的缺陷可以被AUT发现,而AUT发现的缺陷不能被RT发现。同时,AUT检测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成像和判别技术智能识别质量缺陷,

2.2.3 综采防腐接头

对于1 422毫米的超径管,人工喷砂除锈效率很低,冬季气温低。传统的火焰加热方式散热快,受热不均匀,防腐接头质量难以保证。为此,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面实施机械化防腐修复,包括:采用环保自动喷砂代替人工喷砂,提高除锈效率和质量;热质量;采用中频加热+红外线加热贴片工艺,保证热缩带施工质量;每天现场检测贴片剥离强度,不合格产品全部返修。

姜昌良:中俄东OB欧宝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管理与技术创新

2.2.4 智能内部检测

为彻底消除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下沟后的变形风险,中石油管道公司成立专项项目组,针对动力不足、超标堵塞问题开展专项攻关。传统大口径机械智能检测仪生产前的质量问题。、停滞、超高速、偏磨等问题,自主研发了1422mm自动力内测仪和高密度聚氨酯智能卡尺内测仪,特别是自动力内测仪承载了全圆周高精度红外激光测距、高清摄像头、中心线测绘等装置,可拍摄检测管体变形、坐标、焊缝特性、低洼地区积水等[34]。项目组对黑河至五大连池等重点山区管道段进行投产前智能内检,加强管道投产前几何变形等缺陷的跟踪检测,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2.3

关键设备和软件的国产化

在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在以往管道设备国产化的基础上,中国管道企业、科研机构、制造商等强强联合、协同攻关,进一步开发了大口径—— 45℃站场。低温管道及管件,自主研发的管道控制系统软件(P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20MW电驱动压缩机组、56英寸(1英寸=25.4mm)等核心软硬件产品)全焊接球阀、24英寸主管线调压装置等关键设备全部国产化,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全面应用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从而摆脱了对国外产品的技术依赖,降低了采购和维修的成本和周期,带动了国内冶金、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有效保障了国家能源大动脉的网络信息。油气供应安全保障。促进了民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了国家能源大动脉的网络信息化。油气供应安全保障。促进了民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了国家能源大动脉的网络信息化。油气供应安全保障。

3 结论

中俄东线智能管道建设运营取得的成果,只是我国新一轮管道创新发展的序幕,也是新的起点。进步,足够令人兴奋,与未来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为国家管道“一网”的加速组建和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澎湃动力,我国油气管道发展进入一条新的快车道。未来,随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中段(长岭-永庆)和南段(永庆-上海),以及西气东输三线(中卫-安吉)中段), 新岳-浙江煤制气管道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我国油气管网规模、安全水平、技术实力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安全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的重要指示指导下,中国管道人将再接再厉,不负重托,全力打造“安全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大型智能互联管网,搭建公平开放平台。培育创新成长新生态,高标准高质量经营,发展中国油气管道事业,

经过

简单的

之间

姜昌良,男,1965年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沉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1年获生态学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油气管道建设与运营管理工作。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5号,邮编:100013。电话:010-82279901。邮箱:jinyx@pipechina.com.cn

姜昌良:中俄东OB欧宝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管理与技术创新

文献资料

OB欧宝油气储运, 2020, 39 (2): 0121-0129.